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 “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作者: 时间:2023-06-26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系统论的主要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系统中的“结合”是凝结在一起的意思,泛指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东汉王充《论衡·状留篇》说:“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从普遍的哲学意义上讲,一切事物都是“结合”产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结合”。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创新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充分证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种理论学说与一种文化形态的结合,是同属精神领域中的认识成果之间的联通与互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有时域、空间和功能、作用上的差异,但在瞩目关切的课题内容、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这使二者具备了结合的可行性与现实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就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入挖掘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精髓,将它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使党的创新理论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成为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自信自强,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文明。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上,陆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相互联系的文化纽带、血脉相传的言行准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方面彼此高度契合,它们的“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和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体现了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高度自觉性。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新时代文化建设以文化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现实路径,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发展原则,以内容、技术和制度相协调的文化创新系统为实践保障,这是以文化创新内生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在文化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影响下,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重新构建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增强人们文化主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创新力,结合时代特点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结合”在新时代的最大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又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引。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王克修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所有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信息产业部备案:豫ICP备17029452号